民生為本 繪就幸福寧德
寧德市體育中心 張文奎 攝
霞浦縣三沙鎮花竹村民宿 陳映紅 攝
寧德網消息(記者 張穎珍)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殷切期望福建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鏗鏘話語猶在耳邊,站在新起點上回望,過去一年于閩東而言,是在百舸爭流中堅定不移發展前行的一年,產業發展高歌猛進,綜合實力躍升晉位;是在千帆競發中勇攀高品質生活高峰的一年,民生改善持續邁出實質步伐,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亮麗名片深入人心。一方面是著力促進重大戰略任務落地落實,另一方面在提升高品質生活的幸福指數上持續發力,雙管齊下,繪就了一幅精雕細琢的“幸福寧德”長卷。
民生為本 雕琢城市品質
溫暖的陽光透過層層濃蔭,折射在嶄新的墻面上,居民在小區里三三兩兩散步聊天,氛圍閑適。而在幾個月前,這個小區還是違建林立、“電網”密布……今年2月,改造后的蕉城毛紡廠宿舍區終于告別了持續數十年的“老舊”樣貌。
而在福安市陽春社區安居小區里,93歲的離休黨員陳韻紅搭乘小區新安裝的電梯直達頂樓住處。“自從加裝電梯后,讓我真正享受到便利,以前上下樓腿腳不便,現在可以天天下樓玩,到社區參加活動,我感到很幸福。”老人樂呵呵地說。
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讓居民享受“直達幸福”,陽春社區安居小區成為我市第一個“吃螃蟹”裝電梯的舊改小區。在政府牽頭支持,社區穿針引線,居民出謀劃策下,目前陽春社區已有15座電梯加裝完成并投入使用,還有3座電梯正在建設中。此外,小區的燃氣管道接通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落地了、地面停車位增加了、社區公園綠化完善了……整個小區煥然一新,成為群眾眼中的幸福小區。
過去一年,我市推進37個舊改項目,實施改造了69個老舊小區,受益戶數7847戶,中心城區的毛坊廠宿舍、物價局宿舍、計委宿舍、華閩小區連片改造項目以及老干局宿舍改造等項目已全部完工。今年,我市還將繼續推進108個老舊小區改造,力爭全部完成,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是一個從低水平到高水平、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長期過程,需要我們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尋找居民訴求的‘最大公約數’。”福安陽春社區黨支部書記李華杰這樣認為。
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寧德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
且看去年我們的成績單:實施城市建設品質提升項目861個;完成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和漳灣臨港物流園、赤鑒湖東、塔南等重點片區控規編制;連城路片區初步形成“三縱三橫”路網;扎實推進“十個十”城市民生項目,建成口袋公園、街頭運動場、無障礙設施、充電站等項目80個;完成貴岐山污水處理廠4擴8工程,新改建污水管網130.7公里;建成投用排水信息系統控制中心,開展管網清淤檢測260公里。
高品質生活,正體現在以民生為本的細枝末節中。
一枝一葉 追求美好生活
養老服務、教育改革、衛生事業……衣食住行,柴米油鹽,一件件看似瑣碎的日常小事,卻關乎市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與追求。
坐落在社區旁、公園里、馬路邊的一座座志愿服務驛站,已成為寧德市民的“元氣”補給站。驛站里,有直飲水、免費WiFi、充電器、雨傘等各類便民設施。除了標準化的便民服務設施,這些志愿服務驛站還因地制宜提供親子閱讀、體育健身、健康咨詢等服務,生動演繹著“為民服務”的實踐。
聚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過去一年,寧德著力厚植優勢、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全面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質和能級,打造更有溫度的幸福城市。
厚植生態優勢,打造生態之城。建設城市慢行系統,森林覆蓋率達69.98%,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9%,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72.8%,植樹造林11萬畝,修復紅樹林3385畝,建成安全生態水系32公里,周寧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霍童溪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綠色成為寧德最亮眼的底色?! ?nbsp;
補齊衛生短板,筑牢健康堡壘。實施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79個,新增床位3031張。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增加到11家,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51家。市、縣兩級名醫“師帶徒”工作室分別增至34個、46個。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市康復醫院綜合病房樓基本建成。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74元增至79元。“兩癌”檢查、免費地貧篩查、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完成率分別提高至64.56%、69.34%、74.61%。
探索教育改革,構建“五育并舉”。全市實施教育補短板項目84個,可容納學位1.89萬,認定普惠性民辦園16所,新增示范園26所,設立農村學前教育巡回支教點67個,1956名偏遠山區幼兒受益。新辦復辦初中5所、高中2所。產教融合深度推進,職業院校對接主導產業招生比例提高到60%。全面落實“雙減”政策,425所中小學全部出臺作業管理細則,323所應開展課后服務的學校全部開展課后服務。
強化兜底力度,提升幸福指數。出臺一次性穩就業補助政策,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養老和醫保綜合參保率分別達91.9%、98.3%。發放社會救助資金6.06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1.02億元、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1.16億元,新納入低保、特困人員供養、事實無人供養兒童保障3022人。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16個。創設“互助孝老食堂”355個,古田經驗入選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御風前行,成果要惠及人民,翻開寧德未來5年的規劃建設,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全面提升居住、交通、水環境、風貌、管理‘五大品質’,提高城市安全韌性。”提能升級匯民生之策,美好生活與我們越走越近。
文化潤城 涵養城市風骨
“大紅燈籠高高掛,白墻黛瓦院深深。”近日,蕉城區漳灣鎮又多了一個“網紅打卡點”,這里不僅用秀美的老街景色吸引了一大波游客,更讓擁有650多年歷史的“福船文化”再次走入人們視線。
漳灣老街改造整體風貌按照傳統村落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全面提升,并在設計中融入“福船文化”元素,展示了舊時老街的傳統與風情。目前,漳灣鎮區老舊小區還在持續改造,原本破敗的樓房街道慢慢煥發出新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挖掘城市文脈,提升文化軟實力,是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追求。
走進老街,故城重現。去年6月,蕉城區召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開發工作動員大會,著手對瀕危歷史建筑和文物進行摸排,生成若干搶救性項目,啟動區級文保單位馬氏繡花樓原址保護修繕工作。
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開發工作中,群眾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守護蕉城古城,萬元征集金點子”活動中,蕉城區市民紛紛為街區保護和開發建言獻策,參與監督,舉報破壞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行為。同時,蕉城區還正式啟動蕉南街道老舊街區、歷史文化街區“智慧消防”建設項目,對轄區內40戶住宅安裝無線感煙報警器、無線電氣火災探測器等設備,消除老舊建筑的安全隱患,并加大對街區破壞、偷盜歷史文物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
漳灣與蕉城的“老建筑復新”,是過去一年寧德文化事業發展的縮影。這一年,寧德依托獨特資源優勢,突出政府主導和規劃引領作用,挖掘文化資源,推進文旅融合,加強文物保護,努力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
夯實文化基礎、做實文化載體。實施傳播“閩東之光”工程,建成市博物館、閩東畬族文獻資料中心,完成紅色文化遺存普查?!懂屔窐s獲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優秀劇目獎,《鸞峰橋》榮獲福建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電視劇《連家船民的美好生活》正式開機。屏南紅粬黃酒釀造和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田溪水電廠入選國家工業遺產。新時代海洋詩歌論壇永久落戶霞浦。成功舉辦市第十屆老健會。湯星強、龔莉、寧貝金等寧德籍運動員在奧運會、全運會等大賽上斬獲13金2銀11銅,創歷史最好成績。
文旅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全年接待游客4587.8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0.8億元,3個產業地標、3個旅游景點入選國家百條紅色旅游線路,霞浦入選美麗中國首選旅游目的地。
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化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開展文化惠民各類演出1000場次、精品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300場次、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6萬場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寧德為人民擘畫了幸福的藍圖——努力在全國鄉村振興中打造“寧德樣板”,努力在現代海灣城市建設中展示“寧德氣質”,努力在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中提升“寧德指數”。美麗寧德畫卷舒展,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在寧德留下了溫暖的印記。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