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綠色生態牌 培育發展新動能
寧德網消息(記者 張文奎)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指出: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年來,全市上下牢記囑托、高位推進,多舉措發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讓經濟發展“含綠量”更足,群眾生活更加低碳,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貢獻生態力量。
日前,全省國有林場首單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在福鼎后坪國有林場成功簽約落地,填補了福建省國有林場森林碳匯相關保險的空白。通過制度創新拓展綠色發展空間,是我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來抓,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融入生態省建設,結合寧德實際,堅持把推進試驗區建設作為推動新時期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全面貫徹落實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系列決策部署。
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打造綠色低碳宜業宜居的先行區,相關部門及時銜接碳達峰、碳中和最新要求,編制并印發實施《寧德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統籌安排“十四五”期間全市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按環境要素和生態環境重點領域,開展重點流域、近岸海域、土壤等專項規劃編制,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引領。
“我們印發實施全市‘三線一單’成果,按照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劃分245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陸域141個、海域104個,并充分應用于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審查審批過程,為寧德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劃好框子、立好規矩。”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制度保障,科技助力。我市圍繞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做好加法;另一方面,積極拓展“電動化”應用場景,做好減法,通過做“加減法”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路子。據統計,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9%,遠超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單位GDP綜合能耗保持連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位居全省前列,綠色生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通過科技創新和政策扶持,立起綠色低碳產業,為經濟發展“減碳”和“增綠”奠定堅實基礎,如今,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鋰電新能源產業成為我市貢獻“雙碳”目標的“主力軍”和“中堅力量”。就在年初,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時代電服在線上舉行首場發布會,發布換電服務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便捷可靠的移動電能解決方案和服務,為電動化發展注入了理念和動能。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4家,省級循環經濟示范企業4家,省級綠色供應鏈企業1家,省級綠色商場2家,國家級、省級綠色設計產品9款。核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約721萬千瓦,占全市電力裝機總容量比重達74.5%,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高27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在建和規劃建設的電力裝機均為清潔能源,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一個東南沿海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正在崛起。
圍繞“雙碳”目標,我市還組織開展了“如何正確處理落實碳減排要求與產業發展的關系,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寧德方案”課題研究。根據不同縣域特點,在蕉城區開展低碳碼頭、霞浦縣開展低碳海島、屏南縣開展低碳景區、東僑開發區開展低碳社區創建試點,完成2家發電企業全國碳市場履約工作、6家企業的省碳市場履約工作,履約率均達100%。
“下一步,我們將高質量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推動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全鏈條,扎實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走深走實,策劃建設一批綠色產業項目,推動生態好牌打出發展新局,趕超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促進實現高質量發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