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托”課后服務 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寧德網消息(記者 張穎珍)2021年,寧德市把握民生需求,將課后服務工作列為“為群眾辦實事”重要項目,堅持規范與服務同步、減負與提質并重,創新實施“三托”課后服務,著力打造“雙減”背景下寧德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義務教育應開展課后服務的學校已全部開展,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全市參與課后服務學生數33.96萬人。
健全機制全力推進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市迅速響應,積極安排部署全市“雙減”工作,出臺《寧德市落實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意見》,指導各縣(市、區)成立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及時開展方案制定、政策解讀、協調指導、督導檢查等工作,確保每個環節、每項工作責任到人、落實到崗。
在資金上,按照“家長為主,政府補助”原則,規范資金來源、使用和管理;在人員上,做好教師工作的統籌安排,合理協調值班人員,規范合理取酬,鼓勵學校教職工、離退休老師、社會熱心人士、志愿者、家長參與課后服務工作;在安全上,建立健全課后服務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實門衛登記、考勤、交接班等制度和應急預案,同時根據需求,探索“綜合意外、戶外運動人身意外傷害、食品安全”等項目的新險種。
同時,各地各校相繼出臺了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實施意見》,成立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通過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有效減輕家長負擔,進一步增強了教育的服務能力,讓“雙減”政策在寧德落地生根。
課后服務豐富多彩
“瞧一瞧,看一看,海量書籍大促銷啦!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呀!”
“請問這本書多少錢?可不可以便宜一點……”
這樣的對話并不是發生在商店里,而是發生在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學的“跳蚤市場”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讓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社會綜合實踐能力得到鍛煉。
實施“雙減”政策既要做好減輕學生過重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又要做好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加法”。為此,寧德市致力于豐富課后服務形式,探索適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發展需求的實踐活動,切實將放學后孩子監管的“空檔期”,升級為綜合素養再培育的“生長期”。其中,福鼎全力打造課后服務“魅力社團”被評為省教育廳首批9個落實“雙減”工作典型案例。
同時,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在“雙減”落地后的第一個學期,全市義務教育應開展課后服務的學校已全部開展。市本級中心城區和各縣(市、區)城區中小學校共127所,其中開展“午托”的中小學校74所,占比58.3%;開展“四點半托”的中小學校127所,占比100%;開展“晚托”的中學有36所,占比83.7%。
中央廚房護航午托
“飯菜很可口,有菜有肉,干凈衛生!”“大家一起吃飯很開心!”……中午放學后,在霞浦縣第六小學,學生們正在享用可口的飯菜。自2021年全面啟動中小學生課后“四點半托”“晚托”服務項目后,霞浦率先在全市全面鋪開“午托”服務。
開展課后午托、晚托和四點半托,是貫徹落實“雙減”政策、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的民生工程。為保障“午托”就餐安全,各地通過招投標方式選定有資質的“中央廚房”配餐企業,開發營養均衡的定制學生餐。同時要求配餐企業建立“校餐監管平臺”對配餐的全流程實行監控,做到學生配餐工作從源頭開始到用餐結束全程監督。
目前,霞浦、壽寧已啟動“中央廚房”學生集體配餐工作,蕉城、東僑、福安、福鼎已啟動過渡性配餐工作,有效解決了家長接送孩子、看護孩子的困難。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