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鳳門村:小鄉村蝶變展新姿
寧德網消息(記者 陳映紅)貼春聯、掛彩燈,臨近春節,各地年味漸濃。來到霞浦縣牙城鎮鳳門村,只見家家戶戶門前掛起了大小不一的燈籠。村口的議事長廊里,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圍坐在一起,細細訴說著鳳門村的變化。
“這幾年,村里完成了道路‘白改黑’、鋪設了七彩步道、改造了房屋立面,門前院后干凈整潔。每天飯后,我就在村里散步,日子舒適、心情舒暢。”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83歲的老黨員李祖聘很高興地說。
鳳門村是霞浦縣第一批造福工程搬遷點。在過去,李祖聘等村民常年住在山上,居住條件簡陋,環境衛生臟亂差,交通十分不便。1994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山上4個自然村50戶280人集體搬遷到鳳圖溪畔,形成現在的鳳門村。
搬出來,更要富起來。搬遷后的鳳門村位于楊家溪中游,距牙城鎮5公里,依山傍海,交通便捷,擁有來自鳳圖溪的優質淡水資源。村兩委合理利用當地資源,鼓勵村民從事紫菜加工業和傳統種植業。目前,全村交替養殖紫菜、種植茶葉,現有茶園450畝;全村近半人從事紫菜加工,建設了14家紫菜加工廠,擁有16條半自動生產線,年產值超1億元。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鳳門村的產業發展之路,是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帶”出來的。剛上任的鳳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丕勇就曾在村里的紫菜加工廠當過學徒,之后自辦紫菜加工廠,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當時,在老村干的帶動下,村里開始發展紫菜加工業,我就在廠里務工,跟隨他們學習相關知識。”李丕勇回憶,老村干培養出了一批致富能手,在這伙經濟能人的推動下,鳳門村的紫菜加工業全面開花、勢頭喜人。李丕勇也緊跟其后興辦產業,讓更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近年來,鳳門村積極盤活鐵路沿線閑置用地,建設兩個倉儲中心,增加村財收入;2019年,鳳門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又進行鳳圖自然村道路拓寬及硬化,逐步推進鳳門村人居環境整村提升工程。2021年,鳳門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萬元。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圖景躍然眼前。
“鳳門村鄉風好、人心齊,干事創業勁頭十足,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這與鳳門村‘以老帶新傳幫帶’的傳統密不可分。”省派第六批鳳門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菁表示,鄉村振興需要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更需要強有力的“領頭雁”擔當作為。
在鳳門村,扎根基層多年的老書記、老村干通過“身邊人教身邊人”的幫帶方式,幫助年輕干部學習怎樣和村民聊家常、講政策,如何讓群眾支持配合重點工作,讓“年輕血液”迅速成長,緊抓機遇推進鄉村建設。如今,在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下,鳳門村涌動著創新創造的活力,正展露農村新姿。
下一步,鳳門村計劃整合全村紫菜加工廠優勢資源,打造村集體品牌,還將繼續推進鳳門村人居環境整村提升工程,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