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創新監管模式 守護海域海島安定
寧德網消息(記者 張穎珍)“注意,在海域發現疑似有非法圍填海行為。”霞浦縣自然資源局接到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巡查信息反饋后,立即派遣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核查。整個過程對接順暢、處置高效,這是霞浦縣在創新海域海島監管模式后,常見的工作情景。通過遙感監測和島嶼巡查,當地探索出一條從源頭上制止非法圍填海的有效路徑。
霞浦縣的海域面積達2.8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5公里,島嶼442個,其海域面積和海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長期以來,由于執法體制、人員設備、執法手段等局限,以及群眾對海域海島資源的使用觀念淡薄等因素影響,非法圍填海行為屢禁不止。
2018年,中央掃黑除惡第四督導組督導指出:“寧德海洋與漁業領域大規模違規養殖、違法出租、買賣海域資源、違法圍填海”問題。霞浦縣委主動承擔起整改落實的主體責任,及時研究部署,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取得依法依規生產、海洋經濟生態恢復、群眾普遍受益的良好成效。
為實現對海域海島的長效監管,從源頭上打擊、制止非法圍填海,霞浦縣自然資源局與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開展合作共建,在全省率先實行海域海島監管新模式,創新海域海島監管機制。
在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的技術支持和專業指導下,全縣海域海島監管向著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全縣海域開展疑點疑區遙感監測,建立海域使用疑點疑區“早發現、早預警、早制止”的監控機制和“早整改、早恢復、早排除”的輔助整改機制,避免海域使用疑點疑區整改“回頭看”及二次通報風險。同時,加強遙感監測,對全縣所屬海域和岸線開發利用疑點疑區多發區域、生態修復工程區域等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巡查,輔以最新遙感影像分析判定,重點關注新增圍填海和岸線變化,并將巡查結果第一時間給予反饋,形成新增圍填海和岸線變化情況的“早發現、早預警、早制止”監控機制,確保整改及時到位。
“電子眼”助力的同時,霞浦縣還持續加強針對島嶼的巡查工作。對全縣海域離岸10km以內500m以下的無居民海島(不含臺占島、國防用島、禁飛區內海島和無人機飛行路線周圍有軍事設施的無居民海島)開展巡查。巡查結果與無居民海島地名普查資料或其他核查成果進行比對,重點關注并定性判斷海島的自然形態、岸線、植被開發利用、炸礁取石等情況。
雙方合作共建以來,定期開展無人機航拍、監測、巡查等相關活動。截至目前,出動無人機23架次、車輛17輛次、人員51人次,對霞浦沿海海域全部岸段進行全方位巡查,地面巡查覆蓋率達100%,基本實現了非法圍填海“零增長”。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