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柏洋:紅色文化“搭臺”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寧德網消息(記者 吳枋宸)青山邈邈,蔥蘢染翠。8月的霞浦縣柏洋鄉,“火熱”成為這片“紅土地”的關鍵詞。
眼下,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涌動,柏洋鄉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單位、團體前來追尋紅色足跡。這是柏洋鄉紅色文旅產業發展的表現。近年來,柏洋鄉在對現有紅色文化基地進行保護性修繕的基礎上,抓好全鄉紅色文化旅游整體規劃,對鎮區周邊紅色資源進行整合,融入葡萄、茶葉等農業特色產業,積極打造“農旅”結合模式,全面謀劃當地紅色文旅產業發展。
將時間的指針回撥,在二次革命時期,柏洋鄉是閩東革命根據地之一,革命的圣火布滿全鄉28個村。葉飛、曾志、范式人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下了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中共霞鼎縣委舊址、許旺烈士紀念園等眾多紅色遺跡。
“柏洋鄉革命傳統底蘊豐厚,全鄉革命烈士116位,一大批革命先輩在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跡,這些寶貴的紅色基因潛藏的巨大力量。”柏洋鄉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今年以來,柏洋鄉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用于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修繕,并對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中共霞鼎縣委舊址展館內部進行改造提升,設置中共黨史、霞浦革命史等,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施完善。啟動紅色文化舊址提升工程,建設紅色文化長廊,對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周邊環境、柏洋老街進行修繕,同時充分利用柏洋鄉紅色文化資源,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性教育和廉政教育主題,讓當地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為了進一步挖掘柏洋鄉本土紅色文化,豐富紅色文化內涵,促進紅色文旅產業發展,今年3月,柏洋鄉面向全鄉群眾開展“尋找紅色印記-舊物征集”活動,將所征集的物品放置于中共閩東特委舊址展館進行集中展示,通過舊物喚起人們的紅色記憶。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越來越多人慕名前來參觀。對此,柏洋鄉專門成立了一支由鄉鎮干部與學校教師組成的巾幗宣講隊伍,為參觀人員講述紅色故事。
“90后”陳臧顏就是“巾幗宣講隊”中的一員,她本職是鄉鎮公務員,2019年起開始兼職擔任講解員。
“我身后這座房子便是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別看它其貌不揚,當時卻是閩東紅色政權指揮中心之一……”盡管非科班出身,但通過不斷的練習,陳臧顏練就了扎實的講解功底,其生動、平穩的講述,總能第一時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剛開始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只能單純復述講稿上的內容?,F在熟悉了,可以在講解中穿插一些紅色故事,讓游客更有興趣。”陳臧顏說,在她看來,講解員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對紅色文化的一種傳承。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讓柏洋鄉紅色文化傳得更遠、更久,讓更多的人通過追憶那段崢嶸歲月,從中感悟生活、珍惜當下。
如今,柏洋鄉根植于“紅色基因”,孕育出厚重的紅色文化,在紅色文化的滋養下,紅色旅游在這片土地上蓬勃興起。據統計,今年5月至今,柏洋鄉共接待前來觀光學習的單位或團體63批次,共2185人。紅紅火火的紅色旅游,打通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下一步,柏洋鄉還將對紅色舊街進行改造提升,打造‘體驗式’黨史教育新模式,融合旅游元素和紅色經典,通過建設牌坊、景觀浮雕墻、雕像等,繼續深入挖掘柏洋紅色旅游元素,打造‘印象柏洋 紅軍街區’。”柏洋鄉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陳秋鳳